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广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广西考多少分能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26 22:56:54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广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的分数在227至295分,位次为214163至98493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广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27至295区间才能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一、广西考多少分能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1、2022年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22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14163名;

2、2021年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2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6981名;

3、2020年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4、2021年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5、2020年广西考生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9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8493名;

广西考多少分能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广西 理科 专科 227 214163 省政府

2、2021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广西 理科 专科 299 166981 省政府
2021 广西 文科 专科 - - 省政府

3、2020年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在广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广西 理科 专科 - - 省政府
2020 广西 文科 专科 295 98493 省政府

高考填志愿后多久知道自己被录取

答:一般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后就能知道。填报志愿后可以在报考学校网站上查到自己的录取信息,确认录取后5-15天会发放录取通知书。各个省之间的录取规则有差别,公布时间也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

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种方法就是记住你报考的学校,然后去学校查看最新动态,看看录取名单里有没有你的名字或者给该学校打电话咨询;第二种是看你档案是自由可投还是被退档了,亦或是被录取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录取是的状态;第三种方法是给本省招生办打电话询问。

高考是否被录取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去查,如果没有被录取就要接着参加下一批次的录取或是补录了。如果被录取了,那么,7-15天内就会发放录取通知书了。

公办二本大学排行榜

全国排名院校名称办学性质批次
1广东财经大学公办二本
2贵州医科大学公办二本
3重庆医科大学公办二本
4遵义医科大学公办二本
5上海海关学院公办二本
6广东金融学院公办二本
7天津理工大学公办二本
8西安邮电大学公办二本
9四川外国语大学公办二本
10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公办二本
11集美大学公办二本
12重庆理工大学公办二本
13北京联合大学公办二本
14上海商学院公办二本
15苏州科技大学公办二本
16成都大学公办二本
17福建中医药大学公办二本
1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公办二本
19广东医科大学公办二本
20重庆工商大学公办二本
21贵州师范大学公办二本
22厦门医学院公办二本
23云南师范大学公办二本
24天津外国语大学公办二本
25新乡医学院公办二本
26湖北医药学院公办二本
27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公办二本
28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公办二本
29温州大学公办二本
30厦门理工学院公办二本

三、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最新介绍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是整合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资源,于2021年5月31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省属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学校前身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原国家重点中专兰州气象学校(始建于1951年)和隶属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局的甘肃煤炭职工大学(始建于1984年)。2004年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政府批准,两校合并改建为我国西部第一所资源环境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3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将国家重点中专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始建于1951年)整体并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始终秉承“艰苦奋斗 永不放弃”的办学精神,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形成了“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品质至上”的校训、“求真务实”的校风、“立德树人”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发展质量和效益创造了甘肃高职教育的“资环样板”,学校的办学历程成为甘肃高职教育敢为人先和艰苦创业的“一面旗帜”。 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2012年,被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11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荣获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0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被甘肃省政府确定为“双一流”大学项目建设院校;2017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确定为省部共建院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优质高职院校项目建设单位;2018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202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校一品”示范校,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1年,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人,高职生18800余人,中职生500余人。现有4个校区,1个产教融合示范园,占地面积2307亩,建筑面积43.3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254万元,校内实训场及实验实训室237个(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21个。图书馆藏书143万册。 学校主要面向全国气象、民航、煤炭、地质、安全、冶金、水利、化工、珠宝、财贸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历教育层次涵盖本科、专科、中专。学生就业主体单位为部队、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排名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2012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学校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代表高职院校就大学生就业创业优秀典型经验作了交流发言。学校是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单位、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应急与安全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会员单位。 学校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建立起了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9人,正高级职称57人、副高级职称257人。其中1名教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教师获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5名教师获省级教学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劳模,8名教师获省级园丁奖,2名教师获全省“三八”红旗手称号,7名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成才奖,2名教师荣获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9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 学校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错位设置、非均衡建设、星级管理、专业群发展”的专业群建设策略,重点构建了气象、冶金、环保、安全、财贸等紧密对接甘肃十大生态产业人才需求的资源环境类特色专业布局。现有专业77个(含8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气象、金属材料精密成型2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骨干专业9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 学校坚持“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职教集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产教融合研究院、甘肃省军事专业人才培养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先后立项市厅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40余项。立项横向项目60余项。教职工发表公开学术论文3500余篇。授权各类知识产权50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450余项,公开软件著作权101件。获得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近10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励30项。 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致力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建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培育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国家安监总局宣教中心甘肃安全宣教培训基地、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甘肃分院、全国有色冶金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甘肃应急管理学院、甘肃省中小微企业人才精准服务平台、甘肃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甘肃省安全生产培训考试示范基地、兴陇兰州牛肉拉面国际商学院、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煤基产业学院等社会服务平台近30个,每年为社会提供各类专业培训近20000人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引,坚持立德树人,深化产教融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培养理论基础深厚、知识体系完整、专业能力复合、技术技能积累坚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人才培养高地;助力区域产业升级,形成社会服务高地;增加技术附加值,形成技术创新高地;服务“一带一路”,争做职业教育向西开放的先锋,努力建成地方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特色鲜明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 (数据截至2021年9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