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河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7-20 05:02:45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河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河北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分数在389至549分,位次为114039至16724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9至549区间才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

1、2022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3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4144名;

2、2022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530名;

3、2021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3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4039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3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789名;

5、2022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836名;

6、2021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018名;

7、2020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4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238名;

8、2020年河北考生上内蒙古财经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4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724名;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内蒙古财经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河北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北 历史 - 本科 389 104144 省政府
2022 河北 历史 - 本科 530 18530 省政府
2022 河北 物理 - 本科 515 73836 省政府

2、2021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北 历史 - 本科 391 114039 省政府
2021 河北 历史 - 本科 535 18789 省政府
2021 河北 物理 - 本科 515 73018 省政府

3、2020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北 理科 - 本科 546 74238 省政府
2020 河北 文科 - 本科 549 16724 省政府

国内哪些一本大学建筑学专业好

一本大学建筑学专业实力排名

大学排名高校名称水平
1清华大学5★+
2同济大学5★+
3东南大学5★+
4重庆大学5★
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
6华南理工大学5★
7哈尔滨工业大学5★
8天津大学5★
9北京建筑大学5★
10浙江大学5★
11西南交通大学5★
12北京工业大学5★-
13大连理工大学5★-
14沈阳建筑大学5★-
15南京大学5★-
16武汉大学5★-
17山东建筑大学5★-
18青岛理工大学5★-
19湖南大学5★-
20中南大学5★-

什么是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中央部门高校要将调减的特殊类型招生名额优先安排高校专项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实施区域农村,考生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及以上户籍和当地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内蒙古财经大学最新介绍

内蒙古财经大学简介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4日   内蒙古财经大学坐落于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承载历史使命,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60年,时名为内蒙古财经学院,是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经类高校之一。1962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干部进修学院,1965年改建为内蒙古财贸学校,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建内蒙古财经学院,2000年与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2006年内蒙古财税职业学院、工商行政管理学校并入。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理学、法学、工学、文学融合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财经大学。   学校秉承“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遵循“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化特色、突出应用、开放合作、服务地方”二十四字工作思路,发挥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研究与咨询基地的作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贡献力量。   学校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凸显,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经管理法工文六大学科门类布局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2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BA(工商管理硕士)、MPACC(会计硕士)、MF(金融硕士)等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了一批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的专业,构建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优势明显的专业体系。开设4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9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9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统计学、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财政学、法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10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贸易经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8个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现有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2500多人。目前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全部专业在内蒙古自治区内本科一批招生,连续多年录取线高于自治区最低控制线。学校将就业工作作为民生工程,形成全员参与就业、全年解决就业、全程指导就业的工作格局,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居于自治区本科高校前列。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招生就业部门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牢记立德树人初心、坚守人才培养使命,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6万余名,毕业生已经成为自治区乃至全国财政系统、审计系统、金融系统、税务系统、工商系统中的骨干与中坚力量,为自治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形成了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为主的骨干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2人,自治区“草原英才”个人24人、团队7个,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11人、二层次人选23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3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5人、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14个。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配套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全面强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并实践“双学士学位”培养模式、“双证”培养模式、合作培养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在民族教育方面,形成了分层分级教学、“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坚持把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现有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高端智库),7个自治区级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高校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级学术创新团队,12个校级创新团队,25个校级虚体研究机构。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均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管理学科的突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项目2项;教育部科研项目17项,其中重大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18项,各级各类项目逐年稳定增长。发表各级各类论文3400多篇,其中发表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640多部;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104项。学校《财经理论研究》是全国高校社科百强期刊,也是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版期刊之一,《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是自治区优秀学报。   学校占地总面积1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办学条件处于自治区高校一流水平。学校下设17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和8个教学辅助机构。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信息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是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实验室、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硬件实验室是自治区“双基”合格实验室。图书馆馆藏图书300多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60多万册,电子图书140多万册(种),引进了CNKI系列数据库、万方、EBSCO、超星移动图书馆、CSSCI、SSCI等66个主要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数据库,全馆采取大开放格局,设立集藏、借、阅、咨询、检索一体化的阅览区,提供了借阅和座位管理“一站式”自助化服务,实现了多元化、多形式、高效、快捷便利的现代化知识服务体系。   六十一载栉风沐雨、创新发展,内蒙古财经大学正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方位。学校将围绕“大财经、大整合、大开放、大发展”持续谋篇布局,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坚持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奋发有为践行建校初心使命,为全面建成具有办学特色的高水平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