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河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内江师范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8-23 05:38:10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河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内江师范学院在河南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的分数在491至537分,位次为156390至30019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河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91至537区间才能上内江师范学院。

一、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内江师范学院

1、2022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40270名;

2、2021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6390名;

3、2020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55958名;

4、2022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019名;

5、2021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4627名;

6、2020年河南考生上内江师范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3976名;

河南考多少分能上内江师范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内江师范学院在河南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内江师范学院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南 理科 本二 497 140270 省政府
2022 河南 文科 本二 517 30019 省政府

2、2021年内江师范学院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南 理科 本二 491 156390 省政府
2021 河南 文科 本二 539 34627 省政府

3、2020年内江师范学院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南 理科 本二 512 155958 省政府
2020 河南 文科 本二 537 33976 省政府

怎样科学填报专科志愿

以技术型专业为主

对专科生来说,学历起点要比本科生低,想要实现超越本科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专科是以职业教育为主,重点培养考生的职业技能和实操能力,相对来说,在实操上要比本科生更具有优势。

因此,专科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选择技术型专业,并且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等到就业时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

如果你是女生,可以选择计算机类,方向可以选择前端、网页设计,女生做美工还是非常不错的;还可以选择教育类、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都相对来说不错,至少后期就业有保障。还有护理、空乘、新闻类都是不错的选择。

尽量选择去大城市读书

城市的经济水平越发达,所拥有的企业数量就相对越多。并且,大城市各方面的建设都会比小城市好,公共资源也要比小城市更完善,考生可以享受到更为优质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大城市汇集了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就业需求相对较大,专科生会有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专科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倾向于选择大城市,从而获得更为开阔的眼界和视野,更容易把握住机会。如果从小城市读完再去大城市找工作,相对要困难一些。

报考实力较强的院校

即使是专科,也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专科院校,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专科院校中,有一些非常突出的高校,他们被称之为,专科中的211,就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实力都很不错,可以优先考虑。

同时,要尽可能选报与“专升本”本科专业衔接度高的专业,主要是为了自己后期学历提升做准备。

院校梯度设置要合理

并不是说,专科院校就能够随便填志愿,录取流程是和本科志愿一样哦,因此专科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也要遵循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填报策略。

高考志愿填报的的技巧

1、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把握填报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因此,考生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要正确处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

在各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注意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通过政策规定和志愿分数级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择优录取部分高分考生。

2、考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担心估分不准,或者因为考得不好影响心态,有些考生发挥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情绪低落。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要记住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进行分析,不能让一时的情绪变化左右填报志愿的倾向。

3、不要盲从。填报志愿时同学间会相互讨论、相互商量,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难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各人的实力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现象对高考录取是很不利的。

三、内江师范学院最新介绍

内江师范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四川省内江市,这里风景如画、人文荟萃,涌现出了孔子之师苌弘、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等杰出英才,素有“川中枢纽、成渝之心”“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美誉,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学校于1956年举办高等教育,2000年升本建院。在6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明德、博学、笃行、创新”的校训,践行“扎根地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发扬“团结奋进、负重自强”的内师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省属同类院校中办学条件优、学科门类齐、综合实力强,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普通本专科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于一体的本科院校。学校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48名,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2019中国大学评价》600强排行榜中位列第458位。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 办学资源富集,学科门类齐全。学校现占地3115亩(含新校区已过户土地),有校舍88万平方米(含新校区已建成但未交付使用),馆藏纸质图书193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08亿元。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5个),其中师范专业17个,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研究生约19000人。 聚焦立德树人,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深入推进“3+2+3”学科建设,小学教育、水产养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化学、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工程8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扎实推进振兴本科教育,深入实施“三分式”人才培养改革,先后获国家级、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9项;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81项;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7个;省级教改项目63项;省级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建设项目4个;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1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1300余项,在高教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47名。学校坚持培养“三心三能三精神”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2019中国大学本科生就业质量排行榜中位列第243位(居全省第7位)。 坚持引培并举,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1418人,其中专任教师1128人,正、副高级职称505人;硕、博士886人,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2人;内江市首批“三百计划”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等13人,内江市创新人才团队1个;聘请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高校的院士、教授、专家学者200余人担任兼职教授。 坚持协同创新,科研成果丰硕。学校现建有首批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峨眉武术”传承基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数据恢复实验室”;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张大千研究中心”“沱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廉洁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峨眉武术文化普及基地”。拥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省社科联高水平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近五年来,学校获资助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0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作品)6300余篇(件);出版专(编、译)著200余部;主持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 服务地方有力,政产学研用全面深化。近五年,学校先后与隆昌市人民政府、遂宁市教育局、自贡市教育和体育局、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174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实训实习基地425个;与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合作共建地理信息测绘、北斗定位智慧医疗、矿产与工程地质3个博士工作站;建有BIM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新型建筑材料工程、页岩气开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实验室等5个内江市工程实验室;10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学校多名教师进入内江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担任企业专门科技顾问;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深受基层用人单位青睐,有力促进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积极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定点帮扶越西县大花乡深沟村、茂县东兴镇岭岗村等地,利用学校科教优势开展教育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选派师范专业优秀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凉山支教”计划,持续实施越西县“免费学历提升”项目,近三年培训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上千人次。 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工程。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先后与20余个国(境)外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访、合作办学和合作研究等系列项目40余个,其中,在泰国、韩国、美国等8个国家构建了国际化学生实践、就业平台。重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专设“学生国(境)外研修奖学金”,每年从大二学生中遴选1%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研修。 沱江黉门,弦歌铿锵。在新的发展时期,学校将坚持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速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奋力建设新时代师范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1年4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