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黑龙江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黑龙江考多少分能上成都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8-06 04:41:03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黑龙江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成都大学在黑龙江招生录取数据显示,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的分数在420至500分,位次为37108至5088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黑龙江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0至500区间才能上成都大学。

一、黑龙江考多少分能上成都大学

1、2022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3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6692名;

2、2022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3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4927名;

3、2021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2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7108名;

4、2020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8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377名;

5、2022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94名;

6、2022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47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75名;

7、2021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8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935名;

8、2020年黑龙江考生上成都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484名;

黑龙江考多少分能上成都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成都大学在黑龙江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成都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32 36692 省政府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37 34927 省政府
2022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463 7894 省政府
2022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470 6975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20 37108 省政府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482 6935 省政府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502 5088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大学在黑龙江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84 30377 省政府
2020 黑龙江 文科 本二A 500 6484 省政府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1、根据位次确定大学,由于每年考生人数、试题难度、高校招生计划都可能有变化,每一年的院校录取分数线会有波动,但是排名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考生最好采用排名法对自身报考进行定位。

2、根据兴趣能力明确专业方向,志愿填报之前,考生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一个专业的就业率再高,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就很难凭借理性和毅力学好,有时连毕业都成问题,因此考生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3、优选目标志愿,所谓优选,就是在前两步圈定可以报考的院校和专业后,进行组合取舍。这一步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志愿更稳妥,确保每个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心中有数。

4、根据往年录取数据做好排序,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将录取几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也就是为报考设保底院校。把握冲稳保大原则,冲一冲不要盲目乱冲,稳一稳要重点考虑专业及自己比较满意的高校,保一保要选好保底学校,避免高分低就。

高考志愿填报什么叫专业组

高考志愿专业组是指想报考的专业。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

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成绩位次,位次是按普通类所有考生总分排定,总分相同时,按文化总分、语文数学总分、语文或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选考科目单科成绩的高低排序,全部相同者为同位次。

专业志愿组填报方法是什么

全面梳理考生所在分段范围内的院校及专业
无论高考如何变化、录取模式如何改变,志愿的竞争归根结底仍然是分数的竞争,平行志愿录取规则的第一条就是“分数优先”。因此,考生及家长在志愿填报之前,一定要认真梳理自己所在分数段内具体包含着哪些院校以及专业可供选择。
对照院校及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
在志愿准备过程中,不要忽视了拟填报志愿的选考科目要求。排除自己检索范围内选考科目不符合的选项,避免误填报。
结合考生的兴趣爱好、未来规划,进一步缩小报考范围
每名考生在其所在分数段内,都有大量的院校及专业可供选择。在这个步骤当中,可以继续使用排除法,进一步缩小目标范围。首先直接排除考生不喜欢且不愿就读的专业,其次通过院校地域,直接排除不愿就读的地区。最后不愿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或高收费专业的考生,直接排除该类招生专业等等。通过设置排除选项,就可以迅速缩小考生的报考范围,减轻报考压力。
做好“冲、稳、保”搭配,明确局部志愿功能
以首选科目为物理的570分考生为例,该名考生在“冲”志愿设计当中,可能会遇到部分“双一流建设”院校、“211工程”院校的冷门专业和省属热门院校的强势专业,此时,他所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个人能否接受名校的冷门专业还是去选择省属院校的热门专业。
在“稳”志愿设计当中,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自己心仪的院校、心仪的专业数量不够充足,是否可以在能接受的院校当中扩大选择范围的问题。在“保”志愿设计当中,他一定要充分思考自己所对应保底志愿中哪些性价比更高,哪些更适合考研、升学,哪些更有利于未来就业的问题。

三、成都大学最新介绍

成都大学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传承了百年办学历史,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本科院校,国家中心城市成都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运动员村所在高校。拥有百年历史的三级甲等综合附属医院,国家级抗生素研发基地的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立项单位、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紧随国家及区域特别是成都重大发展战略,锐意改革,快速发展。秉承“自爱、自修、自尊、自强”的成大校训,“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成大精神,“雅成大德、恒成大器”的成大校风,围绕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办学定位,实施“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三大发展战略,着力“校城融合、开放协同、区域应用”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已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 学科专业 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核心素养、科技发展、产业进步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学科专业,不断促进学科专业间融合。现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现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专业学位类别7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7年获批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旅游管理等13个专业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 师资队伍 学校以“四有”教师为标准,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弘扬高尚师德,持续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现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专任教师近1500人,正高职称教师200余人,副高职称教师500余人,博士教师近700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50余人,特聘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高端外国专家、研究员(副研究员)等140余人。 人才培养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坚持以本为本,全面落实四个回归,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开放灵活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94人,留学生694人)。学校生源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12个专业在四川、甘肃、河南、新疆本科一批次招生,94%的文理科新生成绩高于一本线。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1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1项;有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应用型示范专业4个,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7门,应用型示范课程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一流课程3门;2019年获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8项;近五年,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15项;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1057项,省级1578项,学校连续五年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优秀组织奖。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3%,学生公寓工作成果《打造高品质“三室一厅+”,构建“四美”育人体系,建设公寓思政高地》获得全国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学生事务服务项目140余项,累计服务430余万人次,累计接待400余批次高校、政府机关、社会组织来访交流,在全国形成示范。学校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两届毕业生考研国家线上线率84%;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获批国家众创空间,入选“全国百家特色空间”。学校位列2019中国高校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93位。建校至今,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十余万名各类人才,遍布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尤其在成渝地区,成大校友在科技、教育、文化、企业等领域卓有成就,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学研究 学校围绕国家经济社会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适应区域产业聚集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持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和支撑能力。现有科研人员1200余人,建有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平台74个。近五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9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9项),国家社科基金29项、国家艺术基金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均位居省内高校前十,国家艺术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三。2019年科研经费2.48亿元,近五年师均科研经费超过10万元。 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61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41项。此外,我校教师负责的“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参与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的《“三礼”名物词研究》入选201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得专利授权近1200项。2019年发表SCI408篇,在2020年最新公布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榜单中,位列在川高校第6位,全国高校第166位,全球高校第823位。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及热点论文,并先后在《自然?微生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署名文章,ESI总被引频次超过11000次。王清远教授自以来,连续六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地方服务 学校对接成都“5+5+1”现代产业体系及功能区建设需求,构建“政校企互动、产学研结合”的生态系统。学校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及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生态文明研究院、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与文化建设研究中心、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学校建有全国唯一的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近五年,学校定点帮扶甘孜州石渠县、阿坝州九寨沟县和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石钟镇民强村,获评四川省“2018年先进定点扶贫单位”,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获评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3位扶贫干部获评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国际交流 学校将“高规格实施一流国际化项目”纳入未来五年“六个一流”建设目标,实施一个学院对接一个国际一流学科(大学)工程。学校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24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其中包括35所世界知名大学、10所世界知名年轻大学和44所成都国际友城高校。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和4所孔子课堂,是省内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荣获2019年度“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累计招收留学生2560人,生源国54个。2020年培养留学生694人(其中学历生494人,含研究生139人、本科生355人,非学历短期生200人)。开展5个本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累计培养学生2163人,项目在校生人数924人。开展40个本硕博多层次海外联合培养项目和42个海外校际交流交换项目,累积参与学生近1000名。设立泰国和新西兰2个海外校友分会。连续5年举办国际交流周,每年举办约6场国际会议,来校外国专家近600人,聘请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特聘泰国专家关国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目前长期外籍专任教师28人。“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促成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牵头成立“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并担任联盟秘书处和第一届执行理事长单位。 办学资源 学校位于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中国高等教育“西三角”新布局链接点,发展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学校毗邻3万余亩青龙湖湿地公园,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