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江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沈阳工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11-16 16:02:57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江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沈阳工学院在江西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的分数在245至268分,位次为200028至42886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45至268区间才能上沈阳工学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沈阳工学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4400名;

2、2022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7723名;

3、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2319名;

4、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0028名;

5、2022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6298名;

6、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886名;

7、2021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1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8、2020年江西考生上沈阳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26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8896名;

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沈阳工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沈阳工学院在江西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沈阳工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西 理科 本二 444 124400 省教育厅
2022 江西 理科 专科 287 197723 省教育厅
2022 江西 文科 专科 313 96298 省教育厅

2、2021年沈阳工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西 理科 本二 458 102319 省教育厅
2021 江西 理科 专科 245 200028 省教育厅
2021 江西 文科 本二 504 42886 省教育厅
2021 江西 文科 专科 318 - 省教育厅

3、2020年沈阳工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西 理科 专科 247 189410 省教育厅
2020 江西 文科 专科 268 128896 省教育厅

高考志愿填报的的技巧

1、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把握填报志愿的梯度,就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因此,考生要处理好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以及平行志愿之间的梯度要正确处理第一志愿和非第一志愿的梯度。

在各志愿填报时,一定要注意拉开梯度,慎重填报第二、三志愿。如有的本科一批院校,为了提高生源的质量,通过政策规定和志愿分数级差等形式,每年都在第二、三志愿中择优录取部分高分考生。

2、考后估分报志愿的考生担心估分不准,或者因为考得不好影响心态,有些考生发挥不理想,不能面对现实,情绪低落。无论属于哪种情况,都要记住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冷静、理智地进行分析,不能让一时的情绪变化左右填报志愿的倾向。

3、不要盲从。填报志愿时同学间会相互讨论、相互商量,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也难免相互模仿、相互感染。各人的实力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不能相互模仿,相互模仿造成的扎堆现象对高考录取是很不利的。

高考成绩和排名哪个重要

分数是排名的基础,没有好的分数,排名也不会靠前的,但如果考生的成绩普遍高,你就是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也不定能进入好的大学。

没有什么比分数更重要的

对于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分数更重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在取得可喜的理想成绩之后才能去看排名。如果说成绩是高考载体的话,排名只不过是佐证成绩的形式而已。比如说每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家长和考生首先查询的是成绩。如果成绩好,才能想起查询排名,否则查询排名就沒有实际意义了。

分数是基础,在分数的基础上看排名

没有一定的分数,达不到分数线不说,过不了提档分数线,什么都是白扯。达到一定的分数后,就要看排名了。

说白了,还是分数的排名。所以,还是分数重要,分数才是命根子。没有好分数,哪来的排名的资格。

三、沈阳工学院最新介绍

沈阳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创建于1999年。学校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工业型城市区域交界处,地处辽宁省和东北亚中心地带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校园北依浑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景色宜人。占地面积168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留学生19036人。设有13个教学单位,在48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招生。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最好的应用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专家治学、全员育人、特色发展”的治校方略,大力弘扬“追求卓越、互助利他”学校精神;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协同育人、工学交替、理实融合、学用一体”的育人模式,构建了满足学生就业、继续学习、个性化发展的多样性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 学校大力倡导“以贡献者为纲”的文化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形成了一支适应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校自有专任教师70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80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04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29人。 学校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建成了适应专业群发展的15个实验中心、130个实验室,其中,省级各类实验示范中心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72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7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61.22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构建了统一身份认证,多平台集成的智慧校园平台。学校通过“五位一体”模式和“六共”机制,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深度合作校外实践基地176家,其中13家被评为省级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到目前为止,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科技厅批准的重点实验室2个,校级科研院所13个。 学校树立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专业建设,自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以来,学校共有30个专业接受评价,其中23个专业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现有国家级专业改革项目2个、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个,“新农科”项目1个;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示范专业8个、省级优势专业10个,省级精品课程3门、一流课程33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7项。 学校致力于打造完善的服务学生发展的工作体系,注重做好大类专业分流与转专业指导、学业指导、跨校选课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指导、考研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出国留学咨询与服务等工作,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贴心的资助服务,并设立了多种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奖助学金项目。近年来,每届毕业生中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居辽宁省民办高校前列。 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设双创课程,建立双创导师库,构建“1344”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获批为省级创新创业基地。学校注重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成立了百余个大学生创新团队和一批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每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人数超过了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2018年以来,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成绩十分突出,荣获国家级奖励335项、省级奖励3322项,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16-2020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评估结果中,我校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4(辽宁省第1)名,在全国普通本科高校中排名第260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拓宽师生全球视野,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打造“留学沈工”品牌。全方位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与英、美、法、俄、意、韩、日等多个国家的36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互派学术文化交流、学分互认、共建实验室、本硕连读等项目。 经过22年的奋斗,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遴选为辽宁省首批十所全面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近年来,学生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开展的2018年度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我校学生对学校教育质量、教育环境以及学校总体的满意率均在85%左右,各项指标满意度明显高出全国院校平均水平。学校在“2020软科中国民办大学办学水平排名”第8名,在“2020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排名”第28名、辽宁省第1名,在“武书连2020中国民办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第16名。学校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荣获“辽宁省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形势,学校正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奋力谱写沈工改革发展新篇章,向着最好的应用型大学发展目标迈进! (数据截止时间:2021年11月7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