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青海高考分数线 > 正文

青海考多少分能上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03 20:44:06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青海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青海招生录取数据显示,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的分数在262至361分,位次为25956至6189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青海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62至361区间才能上长春中医药大学。

一、青海考多少分能上长春中医药大学

1、2022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蒙汉双语授课):理科最低分需要28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3509名;

2、2022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3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648名;

3、2021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蒙汉双语授课):理科最低分需要26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5956名;

4、2021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3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868名;

5、2020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189名;

6、2022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蒙汉双语授课):文科最低分需要3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610名;

7、2021年青海考生上长春中医药大学(蒙汉双语授课):文科最低分需要36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663名;

青海考多少分能上长春中医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青海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青海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青海 理科 本一 288 23509 省政府
2022 青海 理科 本一 377 10648 省政府
2022 青海 文科 本一 389 6610 省政府

2、2021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青海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青海 理科 本一 262 25956 省政府
2021 青海 理科 本一 377 10868 省政府
2021 青海 文科 本一 361 7663 省政府

3、2020年长春中医药大学在青海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青海 理科 本一 428 6189 省政府

免费师范生分数线多少

一般免费师范生分为部属师范生和省属师范生。部属公费师范生是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分别是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六所免费师范大学的师范类专业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批提前录取的,所以考生必须达到省里指定的本科线(一本线)才能报考。教育部直属公费师范生的分数要求很高,一般都在600分以上。

除了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免费师范大学,每个省的一些高校都会招收免费师范生,比如山东省。根据《山东省2022年公费师范生和委托师范生招生通知》,公费师范生培养任务由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济南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鲁东大学、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潍坊学院、泰山学院、滨州大学等承担。

每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间什么时候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大概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3天后开始,就是考试结束后约2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每个省份可能相差几天。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报时间的,所以考生要时刻关注本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免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耽误志愿的报考。

高考志愿是分批次录取的,本科和专科的填报时间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进行下一个录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时刻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每年都会根据高考录取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作出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是变化不会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报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试院,参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报时间。

三、长春中医药大学最新介绍

学校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长春中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校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始终恪守“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5万余名,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产学研结合,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94人,其中本专科生10804人,研究生2679人。有博士生导师139人,硕士生导师695人。学校有院士(双聘)1人,国医大师3人,白求恩奖章1人,“*”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中医药领军人物“岐黄学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5人。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工、管、法、文等学科协调发展,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4个,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3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主编规划教材58部。 学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项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8项。“十三五”期间,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512项,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现有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医药中试平台、国家中药质量检测技术平台(北方)、吉林省*新时代**思想教育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78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建设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是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基础医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附属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发挥医学院校优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主动担当作为。先后选派47名医护人员组建2支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抗击疫情,他们在雷神山医院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安全零事故、人员零投诉、治愈零复发的“五零”骄人成绩;选派75名医务工作者支援吉林市、舒兰市,深入长春、农安等地开展救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山水有隔、大爱无疆、大医精诚的新时代中医药人的初心与使命。学校附属医院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两项称号。 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向着一流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迈进。 (数据截至2021年10月9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