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山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贵州民族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21 05:21:18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山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贵州民族大学在山西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的分数在463至518分,位次为62918至10166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63至518区间才能上贵州民族大学。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贵州民族大学

1、2022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8114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7163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48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2918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0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166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1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659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贵州民族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1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963名;

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贵州民族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贵州民族大学在山西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贵州民族大学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山西 理科 本二A 463 58114 省政府
2022 山西 文科 本二A 501 10166 省政府

2、2021年贵州民族大学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山西 理科 本二A 466 57163 省政府
2021 山西 文科 本二A 519 10659 省政府

3、2020年贵州民族大学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山西 理科 本二A 489 62918 省政府
2020 山西 文科 本二A 518 10963 省政府

高考志愿的专业代码查询途径

第一种途径登录各省官方教育考试院网址:

有关教育部门的官网也会有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的有信息,在网上查询也是挺方便的,不论是电脑还是手机只要上网都可以查到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的情况。

第二种途径参考学校招生资料查询专业代码:

在高考结束获得成绩后最重要的就是填报志愿了,需要填的就是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但是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从哪里来呢?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学校会给每位考生发放一本带有全国各个大学名称以及代码的书,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所有的专业代码。所以,对于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考生们一定要认仔细的对照。

第三种途径参考学校订购发放的《报考指南》或《招生计划》:

高考生一定会收到许多大学的招生简章,每个学校里的招生简章里就会有所有专业的代码。因为想要获得高考填志愿专业代码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大学的招生简章里来看到。这样看来,可以先报自己喜爱的专业,然后再找到对应的专业代码进行填写,这样的话也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如何输入分数预测大学

在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做到最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知道自己的成绩应该选择哪些院校和专业。如果是刚过一本线的考生,在选择报考一本院校的时候就要慎重了,因为不同学校每年的录取成绩都会有所变化,压线报考这种行为实在风险太大。如果一定要报考,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调查仔细,对往年的分数做一个深度的分析。

在这里小编推荐你使用高考助手网志愿模拟填报网站来进行模拟填报的参考,高考助手网志愿系统根据考生添加的成绩,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检索出所有该分数可填报的大学,并计算出录取概率,按照冲稳保梯度,进行推荐。用户可根据意向专业和大学等条件进行筛选查看。

三、贵州民族大学最新介绍

贵州民族大学创建于1951年5月17日,隶属贵州省人民政府,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高校、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高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花溪校区坐落于山清水秀、被誉为“高原明珠”的风景名胜区贵阳市花溪区,大学城校区坐落在产城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示范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占地面积共2009.8亩、校舍面积共79.6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069人,另有合作办学独立学院本科生16171人。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各级各类人才,为贵州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196人,其中正高职称人员 177 人,副高职称人员55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19人,硕士学位人员822人,博士生、硕士生指导教师545人。其中,有国家“*”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贵州省核心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近百人。 学校现有74个普通本科专业,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 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有4个区域一流学科,2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5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区域一流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点,3个区域一流课程群。有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2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级国家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3个省级人文社科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贵州省教育厅特色重点实验室,2个2011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1个贵州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6个研究生工作站,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有2个区域一流师资团队,5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3个贵州省教育厅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学校设有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贵州民族艺术研究院、贵州山地旅游与民族经济研究院、西南夜郎文化研究院、西南傩文化研究院、水书文化研究院、法学研究院、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贵州世居民族文化研究院、民族建筑设计研究院、贵州茅台镇酒文化研究院和“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喀斯特湿地生态研究中心。另外,贵州省民族文化学会、贵州省苗学会、贵州省布依学会、贵州省侗学会、贵州省彝学会、贵州省土家学会、贵州省仡佬学会、贵州省水家学会、贵州回族学会等9个省级民族学会及其研究机构挂靠学校,形成了较强的民族民间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研究矩阵。近年来,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6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138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获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82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610余篇,其中SCI、EI、SSCI、ISTP等核心期刊论文1873篇,出版专著228部。 学校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港、台地区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互派留学生、学术交流、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和科研合作。现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老挝、越南、柬埔寨、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卢旺达、孟加拉国、尼泊尔、塔吉克斯坦、立陶宛、埃及、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等24个国家留学生近400人。 学校先后5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17次被中宣部、团中央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三五”、“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党委先后3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党委,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贵州省文明单位、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美校园、贵州省绿色大学。 学校历来得到党和*亲切关怀,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李瑞环等同志先后到校视察。江泽民同志来校视察时,作了“发展民族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题词并为我校题写校名;我校50华诞,江泽民同志又作了“努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题词;胡锦涛同志任贵州省委书记时与师生在花溪校区共同植下“共青林”。 69年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发展道路,坚持*办学方向,始终秉承服务贵州,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办学宗旨,已发展成为贵州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基地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智库。当前,全校师生正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次党代会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向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目标迈进。 (以上数据截止2019年12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