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山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24 21:26:17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山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数在130至130分,位次为97430至65406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山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30至130区间才能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一、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1、2022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41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9245名;

2、2021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315名;

3、2020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1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7430名;

4、2022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8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8989名;

5、2021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5406名;

6、2020年山西考生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13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696名;

山西考多少分能上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山西 理科 专科 141 89245 省政府
2022 山西 文科 专科 186 68989 省政府

2、2021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山西 理科 专科 130 78315 省政府
2021 山西 文科 专科 130 65406 省政府

3、2020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在山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山西 理科 专科 130 97430 省政府
2020 山西 文科 专科 130 78696 省政府

滑档和退档的区别

1、滑档的意思

所谓的滑档,指的便是考生在报考心仪的院校后,由于分数与学校要求相差太多,以至于学校没有办法对该考生进行调档。如此一来,考生便会被下一志愿的学校调档,可如果分数依旧很低,无法满足报考专业条件,那么他便会继续被下一学校选择。

这样的情形并叫做滑档,如果学生分数实在太差,所报考的院校全部滑档,那么便无法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只能另做选择。

2、退档的意思

一般来说,当学生填报相关志愿过后,所填报的院校便会调取该考生的档案。如果院校在调取档案后发现,考生报考的专业分数要求比较高,分数不满足专业要求,那么学校便会选择退档处理。

除非学生在报考时选择了服从调剂,那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分数做出规划调整,将学生安排到相应的专业之中。否则的话,学生就只能被报考院校退档。而退档之后,他们便不能再报考同批次的院校。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

1、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间大概在高考成绩公布后的3天后开始,就是考试结束后约20天左右的时间,具体每个省份可能相差几天,考生要实时关注小编哦。

2、高考志愿在不同的省份是有不同的填报时间的,所以考生要时刻关注本省高考志愿填报时间,以免因为时间的原因,而耽误志愿的报考。

3、另外,高考志愿是分批次录取的,本科和专科的填报时间不同,甚至不同的本科批次都有不同的志愿填报时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开始进行下一个录取批次。所以考生一定要时刻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4、从每年的志愿填报时间上来看,一般高考结束后二十天左右成绩就会公布,而成绩公布几天后就会开始填报高考志愿了。去年大部分的省市的提前批和本科填报志愿时间都是从6月25号左右开始的,而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则是比较晚,可能会在7月末8月初,也可能会在7月份,主要还是要看各省市的安排。

5、高考志愿填报时间每年都会根据高考录取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作出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是变化不会很大,考生想知道高考后多久填报志愿,也可以去本省市的考试院,参考一下去年的志愿填报时间。

三、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最新介绍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2000年10月由原莱芜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莱芜广播电视大学和莱芜师范学校组建而成。2012年,莱芜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学校坚持以“特色立校、质量强校、文化兴校”为办学方针,以“服务济南、辐射周边,工科为主、多科并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设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为办学定位,以“人人成才、人人就业”为人才培养目标。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毕业生4.6万人。 学校占地1167亩,固定资产8.4亿元,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馆藏图书101万册。现有教职员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571人,教授、副教授291人,博士、硕士467人。设有8个系、43个招生专业,面向13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3300余人。学院是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优秀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山东省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项目院校、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学院、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双优学院。在山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获A等次。学院被齐鲁晚报评为“2020年度毕业生最受用人单位认可高校”。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全力加强内涵建设,在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党委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建立了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有我省首家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云平台,我市首家高职院校综合性党建思政教育阵地——“初心馆”。近年来,先后有3个党组织被授予“山东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被授予“山东省高校思政课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名教师入选山东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1名教师入选“山东高校专业宣讲团”首批专家。学院被评为“第一书记先进工作单位”,1名同志获济南市优秀第一书记、济南市脱贫攻坚专项嘉奖;1名同志获全市优秀理论教育者,1名党员干部获济南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担当作为好干部;1个离退休党支部被授予“济南市作出突出成绩的离退休干部集体”,1名同志被评为“泉城老干部志愿者之星”。 学院积极创新与探索,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路子,受到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学院牵头组建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联盟、机械行业i5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文物修复职业教育联盟等,1个职教集团被评为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个职教集团被评为省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学院入选“2020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先后与中国重汽、泰山钢铁、中电科、青岛海尔、沈阳机床、海信集团、山东力创、美和易思等290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科研创新、文化交流、兼职教师聘任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了泰山钢铁学院、美和易思软件学院、i5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齐鲁工匠工坊等特色二级学院,全力打造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学院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育人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中共获奖97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8项、二等奖52项;省级特等奖7项、一等奖192项、二等奖274项。2020年,学生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已获5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总成绩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在全省大学生科技节系列比赛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6项。学院通过实施“五小创新基金”和“万名大学生百个创新项目”工程等措施,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持续提升,在山东省互联网+大赛中获金奖1项、银奖1项,在山东省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在山东省“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各2项。学院成功申报为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已获批37个1+X证书,参与试点学生4199人。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现有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涌现出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2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5名山东省教学名师,3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2名齐鲁首席技师,4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山东省劳动模范,1名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1人荣登“全国好人榜”,1人获“山东省最美劳动者”称号。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4个。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和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其中,获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总成绩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学院是全国优质省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为兄弟院校培训教师500余人。 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群)建设。现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建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职业院校品牌专业群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示范专业9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4门。建有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23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90个。牵头开发了3个专业的省级教学指导方案。学院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有280门课程的265名教师参与,学院被评为全国混合式教学改革示范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学院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科研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建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粉末冶金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江河湿地生态研究院,5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个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碳化钛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个市级科研平台。近几年共承担省、市科研项目376项,累计争取科研经费近4600万元。有1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已成功转化并投入生产。共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山东省社科成果奖4项,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33项。共获得国家专利830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市级专利奖5项,十三五期间的专利转让率达19%,位居全国第一。 学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评测基地、山东省文保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乡村旅游培训基地、济南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济南市技能培训机构、全国智能制造职业技能评价考试站、机械行业能力评价考试站等,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近4万人日,完成职业技能考核3000余人次。近年来,学院先后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技术服务到款420万元,技术服务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1560万元。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合作。学院牵头成立了东南亚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联盟,与德国、朝鲜、泰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开展中德汽车、中美护理两个中外合作办学专科教育项目,引进国际课程30门,国际证照2个。2020年,学院成立中泰国际教育学院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分校;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中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才培养方案,输出课程16门。与朝鲜金日成大学共建金刚石刀具所,输出技术标准1项。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精准发力,立足济南,服务全省,提升学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