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四川考多少分能上广东理工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16 02:11:33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四川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广东理工学院在四川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的分数在426至463分,位次为186000至62901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26至463区间才能上广东理工学院。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广东理工学院

1、2022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2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6000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3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9175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60222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4577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6708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广东理工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2901名;

四川考多少分能上广东理工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广东理工学院在四川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广东理工学院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426 186000 省教育厅
2022 四川 文科 本二 466 74577 省教育厅

2、2021年广东理工学院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438 169175 省教育厅
2021 四川 文科 本二 475 66708 省教育厅

3、2020年广东理工学院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454 160222 省教育厅
2020 四川 文科 本二 463 62901 省教育厅

志愿填错了有哪些补救措施

1、入学后申请转专业

这个是你最有可能想到的法子,随着近年高校紧追国际教育趋势,逐步开放更多学生转专业机会。尤其是知名高校,一般来说给与转专业的机会最多。

大多数院校都会提供转专业的机会。主要可参考的标准:高考成绩、大一基础课程的成绩、以及相应的选拔考试。如果你实在不愿意所读专业,不妨去试试。

2、辅修课程或第二学位

如果转专业不成功,你就要学好主专业同时,去积极辅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如果决心足够大,还可以直接攻读你喜欢的第二学位。辅修你喜欢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个门槛最容易,如今高校都允许学生跨院系辅修课程。

高考报考军校的流程

一、报名:年龄有硬性要求,一般不超过20周岁,且只招收高中应届毕业生。报名从当年5月开始。

二、高考:参加全国统一高考,一般军校录取分数较高,所以考生文化课基础一定要好。

三、填报志愿:军校招生报考是采取的提前单独的方法,意思就是如果报考了军校,即使没有被录取,其他院校也可以录取,实际就是无形的增加了一次进入大学的机会,报考军校不会影响你在其后选择其他地方院校。对于报考哪一类的军校要按照你的想法来,一定要谨慎,因为这是影响到你一生选择,还有一点要值得注意,报考军校一定要放在第一志愿,否则被录取的机会相当小。

四、政审:参加政治审查的考生数量,由各省高校招生办从第一志愿报考的同一所军校,且分数在第二批本科线以上的人员中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照招生数的三至四倍确定。如果你名列其中,你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将会同当地招生部门到你所在中学和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调查了解你在校表现、家庭及社会关系情况,并做出结论。

五、面试:如果你通过了政审,而且获得面试的资格,你一定要按照通知参加面试,面试是由省军区负责的,但是会有你报考的那个军校的相关负责人一起进行面试,面试的内容包括你的入伍动机、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气质、心理素质、逻辑思维能力、行为反应能力等方面来衡量,最后确定是“指挥类合格”还是“非指挥类合格”。

三、广东理工学院最新介绍

学校简介 发布日期:2019-08-13 广东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前身始于1995年创办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并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2018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授权点评审。 学校坐落于粤港澳大湾面积最大和最具潜力的主体城市肇庆市,经过20多年的努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学校现共有3个校区(高要校区、玑东校区和鼎湖校区),占地总面积1520.6亩。学校全日制在校生30500余人,教职工1700余人。 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现有9个二级院系,另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基础课教学部。现共有33个本科专业和26个专科专业,拥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6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为主,经、管、文、艺术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探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部署并加强工科学科专业建设,重视与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关联的应用技术研究。在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智能制造等方向上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建立了肇庆(高要)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科大讯飞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省内第一个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心,共同为人工智能产业经济发展作贡献。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和体育文化等设施,同时坚定不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投入,建设了一批装备先进、配套齐全、与工程实际接轨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为探索应用研究、教研和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近年来,学校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授予荣誉,主要有: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连续十年被授予“广东高等教育院校(民办)竞争力10强单位”称号,先后获得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单位、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孵化基地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中西州立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9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开展学分互认校际交流项目,开辟主题各异的短期出境交流项目,开拓与海外知名大学合作的本续研项目。通过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方式,为我校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开拓视野、增进国际理解力和交流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将更多学生“送出去”留学,同时把国外的留学生和老师“引进来”。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的,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秉承“修德、求是、笃行、创新”的校训,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崇尚科学、打造品牌、注重内涵、服务创新的办学理念,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把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型、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