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四川考多少分能上中北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3-11-10 05:52:52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四川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中北大学在四川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的分数在528至539分,位次为76005至12821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四川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28至539区间才能上中北大学。

一、四川考多少分能上中北大学

1、2022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0256名;

2、2021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6005名;

3、2020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5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56374名;

4、2022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395名;

5、2021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5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921名;

6、2020年四川考生上中北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3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821名;

四川考多少分能上中北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中北大学在四川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中北大学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28 70256 省政府
2022 四川 文科 本一 550 13395 省政府

2、2021年中北大学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528 76005 省政府
2021 四川 文科 本一 553 12921 省政府

3、2020年中北大学在四川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57 56374 省政府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539 12821 省政府

志愿填报看分数还是看排名

高考填志愿看排名比看分数稳妥。排名是很重要的。

全省排名与学校录取直接挂钩,学校都是按专业和人头录取的。参考分数填志愿风险较大,虽然决定你排名的是分数,但是说不准今年难还是上年难,分数起伏较大的情况常有,今年超出一本的分与往年超出一本对应的学校比不太可信,在每一分数间隔同分的同学人数,也决定了你的全省排名。而省排名则客观反映你的分数层次,是分数的最好划分。

在看往年排名时,要注意一段一分表,预估前年自己的排名,根据学校最低录取排名对比填报。同理,在划分时分数作为小参考,在学校各年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上,提高或降低几十分来选择性预估今年分数,最后根据自己分数,大胆填报去年高分志愿。

高考志愿提交不成功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会按照保存的志愿来进行录取。如果只是没有点最终确认,会按照截止时间所填的志愿状态来进行报考。如果没有填报,可以联系所在地的招生考试院。

高考志愿提交不成功可以刷新重新提交,但是小编也要提醒大家,很多考生和考生家长都喜欢在填报志愿通道关闭的较后一小时修改或者填报志愿,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很多,所以往往较后一小时提交志愿会因为网络拥堵的原因导致无法提交,所以小编建议考生和家长要提前确定好高考志愿填报院校及填报顺序,切莫发生类似的遗憾事情。

如何确认高考志愿申请完成

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网站后,点击填写志愿,填充后,点击下一步,系统会自动显示学校名称和专业,然后保存,请查看志愿服务,检查后,安全撤退。每15分钟登录一次,检查志愿者,如果正确,安全撤退。填写志愿成功。也可以上网查,你被录取了吗,将在网上展示。

选择批次填写高考志愿进入填写页面,根据志愿样本表上的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填写志愿栏,不要填错栏目、填写错误的地方。

高考考生每次上网填志愿都有时间限制,考生每次登录高考志愿填报系统需要30分钟,自愿报告应在30分钟内完成,如果超过30分钟,系统会自动退出。如考生仍需填写或修改,15分钟后可重新登录自愿申报系统。

三、中北大学最新介绍

中北大学是一所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工业与信息化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41 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占地面积2995 亩,建筑面积123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35 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9 亿元。学校拥有纸质图书馆藏230 多万册、电子图书近136 万册、56 个中外知名数据库资源。2020 年12 月,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中北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的若干意见》,推动中北大学在全省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中发挥科研支撑作用。 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防科工局“十三五”国防特色学科(方向)5个,省重点学科24个,山西省“1331工程 ”一流学科1个,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1个,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支持学科2个,山西省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2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点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点6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涉及5大类别,13个领域,本科专业85个。工程学学科群、材料学学科群、化学学科群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获评B+。 学校现有教职工2727人,专任教师1965人,教授281人,副教授551人,教师博士化率59.32%。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双聘院士、国家级高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各类国家级人才称号人才68人,国家级团队、集体9个,省级创新团队11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5人,全国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20人,中央和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5人。 学校面向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29 个省份实现了一本招生。全日制在校生近39000 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 余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拥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一流专业等优质教学资源。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8 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6 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18 年与德州市政府共同创建了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全面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构建了具有中北特色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体系和创新创业育人、军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等多维一体的特色育人新格局。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成功申报山西省双创示范基地,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列66名。在校友会2020 年中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排名中挺进百强。在2020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为山西省首获特等奖和AMS 奖,并作为唯一国内高校问鼎最高奖项SIAM 奖。 学校坚持把军民融合作为引领内涵发展的学校战略,在国防军工人才培养、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孵化等方面业已形成显著优势。目前,学校拥有“十三五”国防重点学科5个,在地方共建高校中排名第一。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先进技术工程中心等“国字号”国防科研平台。国防创新计划重大专项立项数和经费数不断攀升。学校始终把军民融合成果转化作为服务地方、服务国防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成果转化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已遴选并积极推动40多项可产业化且前景广阔的军民融合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学校积极构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营造校园军工文化,走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特色之路。 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形成问题导向、协同创新、军民 融合、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机制,全面强化服务国防服务地方两翼齐飞,凸显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59个,拥有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产业孵化基地。设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系统研究院、特种金属材料与装备研究院、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9项,各类项目总数485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36.6亿余元,其中2020年科研经费7.21亿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近5200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390余部。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载人航天、深空探测、重大武器型号等,共有70多项成果应用于“神舟”、“嫦娥”、“天宫”、“北斗”、“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 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渠道,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市和山西煤化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太原能源材料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深化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半导体学院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签署合作协议。面向长三角在江苏省南通市建设中北大学南通智能光机电研究院。在晋城市设立先进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在运城市、晋中市、长治市、忻州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与忻州市政府共建半导体学院和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与省人防办共建民防科技学院,与太原市中心医院共建医工融合创新研究院。与太原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中北信创产业基地,与山西百信共建“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院”和“信创产业学院”,与长城计算机公司、建设银行山西分行共同打造“1+1+1”信创产业生态联盟,与山西航产集团共建航空产业技术研究院和通航产业学院。 (2021年4月截止)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