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宁夏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宁夏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09-14 16:14:52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宁夏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宁夏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宁夏考生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的分数在347至477分,位次为22995至7276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宁夏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47至477区间才能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一、宁夏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1、2022年宁夏考生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6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2995名;

2、2021年宁夏考生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4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3、2020年宁夏考生上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0628名;

4、2022年宁夏考生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4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63名;

5、2021年宁夏考生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5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804名;

6、2020年宁夏考生上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276名;

宁夏考多少分能上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宁夏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宁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宁夏 理科 本二 364 22995 市教委
2022 宁夏 文科 本二 443 7863 市教委

2、2021年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宁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宁夏 理科 本二 347 - 市教委
2021 宁夏 文科 本二 454 7804 市教委

3、2020年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在宁夏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宁夏 理科 本二 387 20628 市教委
2020 宁夏 文科 本二 477 7276 市教委

分数低的口腔医学二本大学有哪些

院校名称专业投档最低分投档最低位次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479201216
齐鲁医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480199060
山东协和学院口腔医学480198477
开封大学口腔医学480198165
齐鲁医药学院口腔医学488180596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509132963
聊城大学口腔医学技术512127478
河北中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518115140
新疆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523104846
上海健康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525100577
滨州医学院口腔医学技术525101657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口腔医学53289604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54273421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技术54372215
川北医学院口腔医学54470381
西藏大学口腔医学54569396
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54765462
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54864315
海南医学院口腔医学54864244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口腔医学54963390

300-350分可以选择的二本院校

院校名院校最低分批次名称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387二本
三亚学院387二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中外合作)385二本
黄河科技学院386二本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385二本
河北东方学院388二本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388二本
南昌工学院387二本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388二本

300-350分适合报什么二本大学

300-350分可以选择的二本-闽南科技学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闽南科技学院坐落于福建南安,2001年由福建师范大学与菲律宾爱国华侨共同举办,是福建省首批设立的独立学院,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教育。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转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300-350分能报的二本-广州大学华软网站学院(往年院校最低分392)

广州网站学院,简称“广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是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三、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最新介绍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前身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院创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生,2003年被教育部确立为独立学院,2011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20年底经教育部同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以文学学科为主,以语言学科专业为优势,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现设有英语学院、东方语学院、西方语学院、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国际传媒学院、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体育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部),开设英语、翻译、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日语、朝鲜语、泰语、阿拉伯语、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工程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美术学、绘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表演、软件工程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 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42万余平方米,有渝北和綦江两个校区。渝北校区地处国家级开发区——重庆市两江新区,距重庆江北机场3公里,距重庆市中心15公里,拥有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教学、实验实训、运动和生活设施;綦江校区地处重庆东大门——綦江区东部新城,离重庆主城40分钟车程,目前已建成教学楼、实训大楼、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医院、食堂、餐演中心等配套的校舍设施,校园内建有长1200米,宽100米的樱花景观大道,栽种樱花树近万株,校园内还建有栽种多种花卉植物的北辰公园。两个校区的学生公寓均安装了空调和热水器。校园内环境幽美,空气清新,功能完善,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 学校渝北、綦江两个校区均建有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图文信息中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30余万册,中文期刊1000余种。馆内建有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阅览平台,电子图书150余万册,电子期刊近万册,拥有多个全文数据库及考试资源等。学校已建成双万兆核心、万兆骨干,汇聚万兆、千兆到桌面,渝北校区和綦江校区万兆光纤互联互通,两校区无线宽带网络信号全覆盖,校园网络信息点近万个,获批重庆市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并通过验收。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占三分之一;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比近70%。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重庆市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优秀教师等20余人。各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均配备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每个专业均配备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近三年,教师在市级及以上学科专业比赛中获奖80余项,特别是我校教师分别荣获“外研社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总决赛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一等奖;艺术学院教师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和进京作品展;音乐学院教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决赛入围奖和全国高校音乐教师声乐大赛金奖。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构建“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开放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教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运行,健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施质量工程项目,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外国语言文学被列为重庆市重点建设(培育)学科,英语、俄语、汉语国际教育三个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英语专业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一流专业。加强教学实习实训,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规定,建有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中心(重庆市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等实习实训中心36个,有相对固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0多个;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外语+”(外语+语种、+水平、+专业、+国际化、+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承担重庆市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数十项,校级教改项目240余项;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国内第一所“智能语音翻译学院”,与重庆华龙网集团共建“华龙融媒体产业学院”,与重庆(国家)广告产业园、重庆市渝北区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开展校企合作,与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共建“外语翻译人才库”、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开展ETIC国际人才项目等共建合作。 近年来,本校教师先后承担国家及重庆市科研项目近百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近千篇(件)。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5600余人。办学以来,致力于培养“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不断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参加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过级率逐年提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5%左右,学生在国家级及市级学科专业、文体竞赛中获奖400多项,特等奖、一、二、三等奖或前三名的奖项200余项。艺术学院毕业吉克隽逸走红歌坛,国际商贸与管理学院毕业生张红瑜引领30多所高校1.2万名大学生创业,2017届毕业生黄超被团中央、全国学联授予“全国自强之星”称号。2021年,英语学院在校生张梓康荣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季军。建校以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 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渠道。目前,学校已与英国、美国、新西兰、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15个国家的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参加国际合作项目的学生1000余人,充分体现了学校“外语+”和国际化办学的特色。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为表彰学校在2017年对意中关系的友好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我校“2017年度金椒奖”。 学校办学近二十年来,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得到各级领导、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教育部部长周济、*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中共重庆市委常委、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翁杰明、重庆市副市长吴刚等领导曾先后来校视察并指导工作。学校曾先后荣获“全国民间先进组织”“2017年中国民办教育百强”“2019年中国民办教育创新示范单位”“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国家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等数十项国家和省(市)级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主动适应和服务建设文化强国和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需求,遵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高等教育使命,秉承“厚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弘扬“拼搏、团结、奉献、包容”的重外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加强校园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争创一流为目标,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文素养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的“通外语、精专业、重实践”的复合型、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立足重庆、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优势突出、人文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广泛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 (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3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