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新疆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新疆考多少分能上重庆文理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3-11-19 10:26:02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新疆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重庆文理学院在新疆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的分数在387至476分,位次为19909至4020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新疆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87至476区间才能上重庆文理学院。

一、新疆考多少分能上重庆文理学院

1、2022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8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909名;

2、2021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9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8886名;

3、2020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9349名;

4、2022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2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714名;

5、2021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186名;

6、2020年新疆考生上重庆文理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76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020名;

新疆考多少分能上重庆文理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重庆文理学院在新疆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重庆文理学院在新疆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新疆 理科 本二 387 19909 市政府
2022 新疆 文科 本二 425 4714 市政府

2、2021年重庆文理学院在新疆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新疆 理科 本二 399 18886 市政府
2021 新疆 文科 本二 460 4186 市政府

3、2020年重庆文理学院在新疆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新疆 理科 本二 417 19349 市政府
2020 新疆 文科 本二 476 4020 市政府

二本最好的大学有哪些

二本最好的大学有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于1999年6月由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商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科技部中国-加拿大联合实验室;农业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世界前1%。

最好的二本大学有温州医科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12年,是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在眼科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实力非常拔尖,拥有眼科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才培养能力一流。

各省吃香的二本大学

黑龙江省二本: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湖南省二本:湘潭大学

吉林省二本: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

山东省二本: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福建省二本: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

山西省二本:山西大学

江苏省二本: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

辽宁二本: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河北二本:燕山大学、河北大学

广东省二本:深圳大学、广东外贸、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河南省二本: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二本: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二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带大学)

陕西省二本: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延安大学

湖北二本:湖北大学

被学校录取不想去怎么办

1、如果录取已经结束,或省里面、录取学校不允许学生主动要求退档,那么考生即使不去学校报到,也需要将录取通知书保存好,复读高考报名时可用来证明你不是高校在校生。

2、如果已经报到,想去复读,就要让学校注销大学学籍,然后才能再次参加高考报名,因为,目前国家的政策是不允许高校在校生参加高考报名的。

并且,如果已填报了某所大学,而且高考录取通知书已经来了,又不想去就读,基本上是可以的,对来年复读报考基本没有影响。

但是,部分省份明确规定,如果高考生被大学录取后,又不去报道,造成高考招生名额的浪费,会将其计入诚信档案,会影响来年某些大学的录取。打个比方:如果复读后,明年填报高考志愿“A大学某专业”,假设该专业只招收1名同学。而你和另外一名同学的高考分数恰好相同,而他是应届生,那么该院校则会优先录取他,因为你上一年高考被录取没有去就读,有记录在案。

三、重庆文理学院最新介绍

重庆文理学院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渝州教育学院分别创办于1976年和1972年;2001年5月,两校合并组建为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学校坐落在重庆市永川区,有红河、星湖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767亩,校舍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89.7万册(含电子图书),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学校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近180人、副高级职称人员近4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30余人;外籍教师(专家)20余人,外聘专家300余人;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万余人;来自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留学生100余人;与市内外30余所高校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研究生累计400余名。2021年学校正式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机械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农业硕士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现有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5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重庆英才?名家名师、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英才?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重庆市“*”人选、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重庆市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重庆市高校“巴渝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专家等省(市)级人才61人;建有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个、重庆市创新团队(群体)7个、重庆市创新创业团队7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 学校现设有19个二级学院,开设了67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农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10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农林卓越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市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14个,市级特色专业10个,市级大数据智能类特色专业1个,市级教学团队8个,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个,市级精品类课程29门,市级一流课程15门。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园林等10个专业进入重庆一本招生序列。学校有7个市级重点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校园林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位居重庆市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榜首,全国排名分列第5和第7,其中园林专业跃升至“中国高水平专业”层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体育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科学4个专业跃居重庆市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前三甲,专业层次达到了“中国知名、区域一流专业”。2017年,学校获批重庆市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训练基地。 学校围绕“建设应用型学科,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进行了一系列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新时期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走向”获教育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研究成果二等奖,“师范新升本院校的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卓越教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全国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受到教育部点名表扬。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市级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成果奖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25项,市级及以上质量工程项目50余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7项。 学校与重庆高新区、永川区、九龙坡区、荣昌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内江市、宜宾市等建立了校地战略联盟,与百度、华为、腾讯、中软国际、东软国际等知名企业携手合作,着力共建中软智能工程学院、东软智能硬件学院、达瓦虚拟现实研究院等一批产业学院,共建20余个校企合作实验班。学校与阿里云、重庆京东方有限责任公司、重庆交建集团、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300余家行业企业或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基础扎实、技能过硬、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欢迎。2012-2013年度,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获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为首批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2017年,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称号;2018年,学校百川兴邦众创空间成功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环重庆文理学院创新生态圈为重庆市首批6所环高校创新生态圈之一。 学校紧密结合重庆市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化工制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重点打造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创新靶向药物国际研究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院等。目前,学校拥有“微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创新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特色植物产业重庆市“2011协同创新中心”、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2个市级科研平台。近5年,学校科研项目持续增长,累计获得国家级项目79项,累计获得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5项,获得授权专利800余项。同时,发表的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数量大幅增加,高水平学术论文达到1800余篇,李洪雷博士、徐志刚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Cel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刘嘉教授发表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研究论文进入农业科学领域全球ESI1%行列。学校利用国家级众创空间及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E5抗抑制剂国际一类新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临床批文,并以3000万元成功转化;纳米银线系列专利、脱毒生姜连作技术、猕猴桃良种脱毒工厂育苗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成果正在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主办有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重庆高教研究》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其中,《重庆高教研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19—2020)、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0)、WAJCI世界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统计源期刊、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来源期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俄罗斯、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30多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开展了师生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来华留学等项目。目前,重点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威尔明顿分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等高校开展“2+2”本科生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开展师生交流和硕士联合培养项目,与马来西亚泰莱大学、思特雅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本升硕项目。近年来,学校每年有10余名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资助。 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重庆文理新药创新团队”凭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ED和肺动脉高压一类新药开发”项目代表重庆夺得了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行业总决赛第一名。2017年,大尺寸柔性触控项目荣获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创新赛)第一名;柔性触控团队、3D喷墨印刷电子团队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全国总决赛、先进制造行业全国总决赛第三名;新型环保材料创新团队获得2015年度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