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河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中医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4-03-02 16:02:15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河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河北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分数在547至594分,位次为42788至4619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547至594区间才能上成都中医药大学。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中医药大学

1、2022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6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8355名;

2、2021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9211名;

3、2022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54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788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55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9718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60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6325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成都中医药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9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619名;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中医药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河北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北 历史 - 本科 562 8355 省政府
2022 河北 物理 - 本科 547 42788 省政府

2、2021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北 历史 - 本科 563 9211 省政府
2021 河北 物理 - 本科 555 39718 省政府

3、202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北 理科 - 本科 608 26325 省政府
2020 河北 文科 - 本科 594 4619 省政府

考军校分数线一般多少

军校录取分数线在500—600分之间,最低分数是480分。

第一梯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必须高一本线80分才能确保录取,当然高60分也可以冲一冲。

第二梯队,军队2100工程院校,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海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等10所院校,高一本线60分可以确保录取,个别省份高一本线30分就可以报。

第三梯队,就是除了上述院校外,招收普通高中生的军校,高一本线20到30分就可以确定录取,高过一本线就可报。

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汇总名单

文科公办二本院校名单:

学校名科目批次2022分数2022位次
浙江传媒学院二本53817210
温州大学二本53518792
五邑大学二本53518792
重庆工商大学二本53319938
江苏师范大学二本53319938
辽宁师范大学二本53220478
嘉兴学院二本53220478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本53220478
广东警官学院二本53220478
北京联合大学二本53121061
淮北师范大学二本53121061
鲁东大学二本53121061
云南师范大学二本53121061
山西师范大学二本53021635
聊城大学二本53021635
武汉轻工大学二本53021635
湖北师范大学二本53021635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3021635
重庆理工大学二本53021635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二本53021635
大连民族大学二本52922242
河北经贸大学二本52922242
烟台大学二本52922242
山东政法学院二本52922242
西安财经大学二本52922242
河北中医学院二本52822832
南京晓庄学院二本52822832
浙江海洋大学二本52822832
广西师范大学二本52822832
河北工程大学二本52723432
山西中医药大学二本5272343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2723432
浙江外国语学院二本52723432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二本52723432
重庆工商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2624075

理科公办二本院校名单:

学校名科目批次2022分数2022位次
贵州医科大学二本55652020
皖南医学院二本54664280
南昌航空大学(其他单列)二本52988126
锦州医科大学二本52791117
昆明医科大学二本52791117
华东交通大学二本52692680
山东中医药大学二本52397348
陆军工程大学二本52298888
温州大学二本52298888
湖北医药学院二本52298888
遵义医科大学二本52298888
天津理工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21100394
武汉轻工大学二本521100394
广东警官学院二本521100394
重庆理工大学二本521100394
北京中医药大学二本520101946
北京联合大学二本519103576
广西师范大学二本519103576
河南科技大学(与三门峡市政府联办应用工程学院)(医护类)二本518105128
黑龙江大学二本517106694
山东中医药大学(较高收费)二本517106694
兰州交通大学二本517106694
湖南医药学院二本517106694
成都工业学院二本517106694
重庆工商大学二本516108302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二本516108302
河北医科大学二本516108302
浙江传媒学院二本516108302
太原科技大学二本515109967
西南民族大学二本515109967
江苏师范大学二本515109967
云南师范大学二本515109967
陕西理工大学二本515109967
西安财经大学二本515109967
厦门理工学院二本515109967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二本515109967
沈阳理工大学二本514111579

三、成都中医药大学最新介绍

成都中医药大学建校于1956年,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原名成都中医学院,1995年更名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历经65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药健康相关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800亩,拥有19个学院、3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2.5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700余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中医药学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 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中药学),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妇科学),ESI全球前1%学科2个(药物学与毒物学、临床医学),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中药学、中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44个。 学校有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级特聘专家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8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工程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1个,岐黄工程青年岐黄学者4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34人。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杰出人才奖获得者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四川省十大名中医10人,首届四川省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0人,四川省特聘专家35人。 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一流课程35门;省级各类精品示范课程75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为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十三五”以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81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95项。获得各级各类奖励11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在各个历史阶段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建校初期,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中医学、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和中医药硕士研究生,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中药学博士、第一位中药学博士后和第一位五官科学博士。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形成了具有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的“杏林”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由学生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医学与辩证法》已出刊39年。 学校坚持以服务师生为导向、服务学科发展为首要,不断推进实验平台建设。现有各级各类实验室75个,包括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药饮片炮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扎根巴蜀大地,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医药发展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四川中医药健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50余个地方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学术机构建立了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是全国“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建设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是四川省中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全国首个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积极构建附属医疗机构体系,目前拥有直属附属医院7所,合作共建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3所,联盟成员单位达99所。 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与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之一,培养了来自40余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学历教育学生(含本、硕、博)及多种类型的短期进修培训学员,与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泰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开展学历教育和互换学生项目。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在葡萄牙开设“成都中医药大学葡萄牙宝德分校”,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共建成都中医药大学(澳门)国际学院,是国家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教育、医疗)基地”及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研究合作中心”,联合国人口基金“南南合作培训中心”。 学校始终坚持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坚持*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精思、笃行”校训,坚持“奋进成中医、幸福成中医、美丽成中医、仁爱成中医”建设理念,“人才强校、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强特色”发展路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全面推进世界一流中医药学科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发展。 2021年5月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