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河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大连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2024-05-06 11:34:32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河北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大连大学在河北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的分数在477至569分,位次为121317至10139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河北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77至569区间才能上大连大学。

一、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大连大学

1、2022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4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3094名;

2、2021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历史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0101名;

3、2022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51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3836名;

4、2021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物理最低分需要477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9131名;

5、2020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495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21317名;

6、2020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理科最低分需要56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62079名;

7、2020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50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5200名;

8、2020年河北考生上大连大学:文科最低分需要569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139名;

河北考多少分能上大连大学 附-录取分数线

二、大连大学在河北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大连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河北 历史 - 本科 545 13094 省政府
2022 河北 物理 - 本科 515 73836 省政府

2、2021年大连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河北 历史 - 本科 512 30101 省政府
2021 河北 物理 - 本科 477 109131 省政府

3、2020年大连大学在河北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河北 理科 - 本科 495 121317 省政府
2020 河北 理科 - 本科 560 62079 省政府
2020 河北 文科 - 本科 508 35200 省政府
2020 河北 文科 - 本科 569 10139 省政府

大学志愿填报有哪些专业

1、电子与信息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2、外语类:外贸英语、小语种。

3、法学类:法学、社会学、治安学、侦查学。

4、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5、土建类: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6、会计类:会计学、财务管理。

7、中文类:对外汉语、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8、医学类: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象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药理学、中药理论。

9、环境、心理类: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1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

二本有哪些师范类大学

安徽二本:淮北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淮南师范学院

重庆二本: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长江师范学院

福建二本:泉州师范学院

甘肃二本:天水师范学院、陇东学院

广东二本: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

广西二本:南宁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

贵州二本:贵州师范学院、铜仁学院

河北二本: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邢台学院、邯郸学院

河南二本:信阳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

黑龙江二本:牡丹江师范学院

湖北二本: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冈师范学院

湖南二本: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

吉林二本:吉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

江苏二本:南京晓庄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

江西二本: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

辽宁二本:鞍山师范学院

山东二本:齐鲁师范学院

山西二本:太原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

陕西二本:咸阳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渭南师范学院

四川二本:绵阳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内江师范学院

天津二本: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新疆二本:伊犁师范大学

云南二本: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楚雄师范学院

浙江二本:湖州师范学院、绍兴文理学院、丽水学院

三、大连大学最新介绍

大连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始建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1978年10月成立大连工学院旅大分校,后为大连工学院分院,1983年11月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独立办学更名为大连大学)、1948年3月成立的关东文法专门学校(后为大连师范专科学校)、1950年10月成立的旅大市卫生学校(后为大连市卫生学校)。1987年10月,大连大学、大连师范专科学校、大连市卫生学校三校合一,组建新的大连大学,大连大学设工学院、师范学院、医学专科学校。2008年12月,大连铁路卫生学校并入大连大学。 多年来,大连大学在先进大学文化的引领下,坚持“城市大学服务城市、地方大学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秉承“让每个人都成功、让每个人都快乐”的核心理念,发扬“立德树人、崇学笃行、兼容并蓄、创新超越”的连大精神,倡导“崇尚学术、崇尚科学”的优良校风,团结奋斗,坚持“以贡献求支持、求发展”,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法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历史、理学、工学、医学、管理10大学科门类,主要办学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辽宁省高校前列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单中,大连大学位居169名。大连大学临床医学学科新晋2021年中国内地大学ESI排名榜。 学校现有教职工6040余人(含2所附属医院)。校本部教职工1700余人,正高职164人,博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0人,专任教师1005人。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金普学者”系列计划,大力强化“大连市人才储备基地”的功能。目前,学校有*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优秀专家7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其中副主任委员3人。 大连大学现有19个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共有7个省重点(培育)学科,8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1个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学校设有29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2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含研究生1400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1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1万平方米,藏书180余万册。由综合体育馆、中心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等组成的体育场馆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体育设施达到国际比赛标准。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一流专业7个、新工科建设及卓越计划项目2个,国家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 学校以科技创新推进事业发展,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1个,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和辽宁省创新团队6个,建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3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及2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项目始终处于省内高校的前列,2020年全口径科研经费达到1.9亿元;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学校先后获批7项国家科技奖,覆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获批近百项省部级科技奖。2018年以来,学校再获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及其他省部级奖高质量奖12项,获辽宁省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学校发表SCI、SSCI、EI、CSSCI等检索论文1800余篇次,获授权发明专利674项,国际专利授权4项,2020年完成知识产权转移转化19项,合同金额400余万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1项国防科研成果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14项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成果参加“辽宁省第一届军民融合成果展”。学校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学校发挥综合性地方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紧密围绕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为引领的优势学科群,积极服务大连“两先区”建设,推动了信息、软件、制造、材料、医药、旅游、自贸、现代农业等行业的发展,同时为智慧大连、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学校注重智库建设,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百人担任国家、辽宁省及大连市各行业的智库专家,每年均承担一批政府委托项目,提交的资政建议获得中央、省、市等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相关部门的采纳。在送文化下乡、科技扶贫、科学普及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肯定。 学校注重教育国际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智力为我校及大连市服务。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韩国等18个国家的138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多所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短期交流等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与多个海外团队开展了国际科研合作、智库合作等,每年均邀请一批海外知名专家到我校交流,并有部分专家被聘为客座教授。学校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承建了“教育部环印度洋岛国研究中心”,并分别在塞舌尔大学和科摩罗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学校的办学内涵不断丰富,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也助力了大连市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目前,大连大学以教育部“双一流”建设为契机,进入了加快创建“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奋斗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学校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与“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服务地方能力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为保证,以“调结构、建特色、强管理、促服务”,全面实施“文化铸校、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方略,立足大连,服务辽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培养“会做人、能做事,会学习、能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五年,学校将力争实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突破,若干学科进入全国地方高校前列,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学科优势显著的国内一流研究应用型地方大学。(截至2021年4月30日)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