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吉林高考分数线 > 正文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09-05 22:43:55 文/博爱门户网

一、吉林大学药学普通批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

根据2023年吉林大学招生办官方公布的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数据如下:

1、吉林大学药学(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专业在河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1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757名;

2、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吉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4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121名;

3、吉林大学药学(中心校区)专业在吉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8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917名;

4、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黑龙江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0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495名;

5、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山东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2258名;

6、吉林大学药学(办学地点:前卫南区)专业在湖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9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8161名;

7、吉林大学药学(在前卫南区办学)专业在广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116名;

8、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海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71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501名;

9、吉林大学药学(办学地点前卫南区。)专业在重庆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2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038名;

10、吉林大学药学(教学地点: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前卫南区)专业在陕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60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7949名;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二、吉林大学药学专业2019-2022年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 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 2021 河北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13 8757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0 河北 理科 - 648 7686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前卫南区就读) 2019 河北 理科 - 622 841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河北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01 9445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吉林 理科 - 549 712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中心校区) 2020 吉林 理科 - 581 6917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19 吉林 理科 - 579 8156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吉林 理科 - 557 6136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黑龙江 理科 - 557 690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0 黑龙江 理科 - 604 5495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19 黑龙江 理科 - 599 611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黑龙江 理科 - 522 11145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前卫南区)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597 921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02 1273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山东 综合 化 和 生 604 1467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0 山东 综合 化 和 生 624 1295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19 山东 理科 - 609 12258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山东 综合 化 和 生 599 1570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5500元/年) 2021 河南 理科 - 627 11294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5500元/年;办学地点中心校区) 2020 河南 理科 - 647 10957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19 河南 理科 - 606 1327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5500元/年) 2022 河南 理科 - 541 7093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地点前卫南区) 2019 湖北 理科 - 607 845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17 660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中心校区) 2020 湖南 理科 - 626 742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19 湖南 理科 - 598 816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22 湖南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07 6344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理工类,4年,5500元/年,在前卫南区办学) 2021 广西 理科 - 587 6443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理工类,4年,5500元/年,在中心校区办学) 2020 广西 理科 - 606 5720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在前卫南区办学) 2019 广西 理科 - 609 6116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理工类,4年,5500元/年,在前卫南区办学) 2022 广西 理科 - 587 6135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19 海南 理科 - 713 1501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21 重庆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627 7038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中心校区) 2020 重庆 理科 - 614 568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19 重庆 理科 - 613 693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办学地点前卫南区。) 2022 重庆 物理 物理+化学和生物 590 8137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陕西 理科 - 574 889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中心校区) 2020 陕西 理科 - 581 955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教学地点: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前卫南区) 2019 陕西 理科 - 600 7949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陕西 理科 - 571 9098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甘肃 理科 - 540 5516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1 新疆 理科 - 549 2804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0 新疆 理科 - 564 3122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 2022 新疆 理科 - 522 2994
吉林大学药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教务网系统登录入口;https://www.jlu.edu.cn/
吉林大学哲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考古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年黑龙江考多少分能上吉林大学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吉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吉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年山西考多少分能上吉林大学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三、吉林大学介绍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坐落在吉林省长春市。学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1984年成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000年,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新吉林大学。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下设51个教学单位,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39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4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18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其中2个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6540人,其中教授2378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7人,外聘杰出教授5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入选者4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8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入选者89人。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中包含2个筹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其他行业部委重点实验室19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成果。学校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籍学生73618人(全日制70377人、非全日制3241人),其中预科生153人,本科生41547人,硕士生21454人(全日制18625人、非全日制2829人),博士生9220人(全日制8808人、非全日制412人),留学生1235人。学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网络布局,目前已经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8所,前200的67所。学校与12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了40个中外合作平台。学校坚持“统筹谋划、规范管理、科学运营”的指导方针,采用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