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江西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成都锦城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2024-04-04 15:21:51 文/博爱门户网

根据最新江西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成都锦城学院在江西招生录取数据显示,江西考生上成都锦城学院的分数在444至512分,位次为114295至27374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44至512区间才能上成都锦城学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成都锦城学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成都锦城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6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02261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成都锦城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44分,录取最低位次为114295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93分,录取最低位次为76863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成都锦城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31954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成都锦城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8693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2分,录取最低位次为27374名;

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成都锦城学院 附-录取分数线

二、成都锦城学院在江西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成都锦城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2 江西 理科 本二 463 102261 省教育厅
2022 江西 文科 本二 500 31954 省教育厅

2、2021年成都锦城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1 江西 理科 本二 444 114295 省教育厅
2021 江西 文科 本二 528 28693 省教育厅

3、2020年成都锦城学院在江西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2020 江西 理科 本二 493 76863 省教育厅
2020 江西 文科 本二 512 27374 省教育厅

用位次填报高考志愿的步骤

1.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部分省份会直接显示位次。如果没有直接显示位次,则需要对照2021年的一分一段表查出自己的位次。

2.根据2022年的高考位次,对照2020-2022年的一分一段表,查出这个位次对应近3年的高考分数和位次区间。

3.将高考分数分别上浮5分,下调15分,得到成绩的区间,并以此来筛选出对应的学校。参考院校类型,地理位置等因素,初步选出自己的目标大学。

4.结合专业的热度,就业情况以及兴趣爱好,逐个在目标大学中查询专业近3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同样结合一分一段表来查询这些专业近3年的录取位次的区间。

5.以2021年自己的高考位次为准,如果位次处于目标大学和专业近3年位次区间靠前的位置,就代表这些专业和大学是相对比较稳妥的选择。如果是靠后,那么录取的把握一般不会很大。

6.最后筛选剩下的大学以及专业,就可以用来填报高考志愿了。

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一、清楚认识自己是处于那个批次的。在不同批次之间是自上往下的原则。比如二本的学生不可以报考一本院校。所以要明确清楚自己是属于那个阶段的。

二、对本批次及以下的院校进行筛选。首先将录取分数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去掉。因为大于自己分数的院校很少有机会是降下来的,一般都是保持不变,有可能还会升上去。

三、平行志愿经过分数线筛选以后,接下来还要进行排名筛选。对于排名高于自己的分数排名的去掉。剩下的学校就是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了。

四、接下来是明确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只要感兴趣,不管是那个专业,行行出状元。所以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在找出相关专业的学校。

五、找到自己心仪的专业和学校以后开始填报,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可以将分数比较高,而且相对较好的学校放在前面。也可以把想冲一下的学校放在前面。

三、成都锦城学院最新介绍

成都锦城学院的前身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始建于2005年,是由四川大学与四川锦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独立学院。2021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成都锦城学院。 办学规模 学校坐落于成都市高新区,占地2100余亩,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顾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26000余人。设有13个教学院(财务会计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建筑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艺术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3个特色学院(劳动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办学定位 学校类型定位为“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型、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定位为“立足四川、服务西部、面向全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知识技术等全方位服务”;发展目标定位于“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现代化的应用型大学。” 学科专业 现设有57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100余个专业方向,形成了文、理、工、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专业中,审计学(ACCA)专业为四川省内本科一批招生专业;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新闻学、通信工程、网络与新媒体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软件工程、市场营销、通信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个专业为“省级高校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金融学、会计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获批四川省“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软件工程、工程造价2个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另获批3D引擎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6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近年来,学校积极拥抱世界范围内的“工业4.0”革命,努力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教师”,培养“未来型人才”。先后设立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互联网金融等新兴前沿专业。以建设“智慧工科、技术文科、数字商科、多维艺科”为目标,通过文工融合、理工渗透、工管交叉、工艺联合,促进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师资、产教之间的“六融合”,使毕业生能够具备新思维、掌握新科技、服务新产业、胜任新岗位。学校已获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建设成果。 招生就业 学校在2012年即实现全部专业在川二本招生,2015年审计学(ACCA)专业在川一本招生,均属同类高校最早。学校录取分数线常年居于川内同类院校第一、省内全部本科高校中上游水平。学校尊重考生的学业志趣,近年来考生录取第一志愿满足率100%,同时实行灵活的校内转专业制度,让考生能“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我校视就业工作为生命线,落实“定向培养,对接就业;提前实习,促进就业;专场招聘,落实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拓宽渠道,扩大就业;重点指导,帮扶就业”举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高端就业率近50%、创业率近3%、国内升学和出国出境深造率接近20%(学生考取高校不乏清华、北大、浙大、川大以及哈佛、哥伦比亚大学、东京大学、悉尼大学等知名学府)。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师资队伍 学校通过延揽名师、培育良师,组建了一支由知名学者与业内精英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老中青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师资队伍。现有师资总数128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0.3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比76.07%。近年来,学校以“师德、师风、师才、师能”要求,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教师以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为第一师德,追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全面位做好。每一位老师在校内都有自己的办公室,每一位老师每周都会安排课外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或带领学生做项目、参加竞赛,倾心育人,服务学生成长。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四川本科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其他各类专家库入选专家40余人。 学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双向进修计划”,让教师同时拥有“大学教师”和“行业专家”两种身份。截至目前,我校教师中有行业证书、经历、业绩,懂行业前沿的“双师型”教师占比高达60.3%,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 教学设施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6亿元,建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室)85个。其中,现代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与通信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新建有智能科技与5G应用创新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实训中心、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云财会智慧实验中心、数字商科实训中心、现代金融实训中心、融媒体实验室、4K超高清演播室等新技术实验实训中心。 图书资源 图书馆拥有馆藏文献总量296.6万册;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创新与创新管理服务型数字图书馆”等称号;并与成都市图书馆共建“成都图书馆锦城学院分馆”,学生可共享借阅成都市图书馆318万册纸质图书;还向成都市高新西区市民开放,发挥大学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功能。 人才培养 我校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以“做人第一,能力至上”为目标,开展“三大教育”(“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四大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计划、大学生助教计划、大学生阅读经典计划),培养学生会做人,能做事。 自2005年建校起,就把“明德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创业教育”纳入全体在校生的必修课。“明德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明明德”的大学之道中建立文化自信;2个必修学分的“农场劳动教育”把中国人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基因代代相传;以必修课、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学生模拟公司锻炼的“三位一体创业必修教育”,使学生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坚持“锦城课堂大于天”的理念,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做好课程与课堂设计,把传统的“备课”提高到“教育工程学”的水平。努力创造师生同频共振、有温度、有浓度、有梯度的课堂。目前,我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等“金课”共计23门。 深入开展“三大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去(掉)、调(整)、增(加)、嵌(入),做到立足应用、接近前沿;在教学方法上,推行“八大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情景教学法、以赛促学法、头脑风暴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教学评价上,破除“卷面考分决定一切”的评价机制,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标准考核与开放考核并重,考试评价与多元评价并重”。 主攻“高阶教学”,打造一流课程。创新“一基两轴,三阶递进”的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以知识为基础(一基);以提升思维和能力为目标(两轴);以分阶递进为手段(三阶)。通过课程和课堂的主渠道,培养具有扎实知识、专家思维以及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坚持教育不放任,管理不放羊,考试不放水。明确规定“三不放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不放水,期末考试不放水,学校对教职员工的考核不放水。形成了“勤奋、向上、严格、刻苦”的教风和学风。 创新人才培养“长板原理”:一个人在其基本面(德智体美劳)可以的情况下,其成功取决于他所具有的最长的那块“板”。学校努力帮助学生发现、发展、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的长板更长、亮点更亮,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生获奖 近年来,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忙项目、忙创新、忙竞赛。“互联网+”大赛中,获国奖2项、省奖76项,且连续六届获“优秀组织奖”;“挑战杯”“创青春”大赛中,获国奖6项、省奖206项;其它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奖25项、省奖1095项,如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冠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