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博爱门户网 > 四川高考分数线 > 正文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09-15 14:08:38 文/博爱门户网

一、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普通批专业分数线是多少分

根据2023年成都体育学院招生办官方公布的录取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数据如下:

1、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校本部)专业在天津省份2021年的综合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2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8331名;

2、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语种:不限)(口试:否)(校本部)专业在天津省份2022年的综合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27357名;

3、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江苏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录取分为49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110571名;

4、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理工类,4年,4440元/年)专业在广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45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2484名;

5、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理工类,4年,4440元/年)专业在广西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45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7460名;

6、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重庆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2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49394名;

7、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重庆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0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2296名;

8、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重庆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1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33882名;

9、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在云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50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51309名;

10、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校本部)专业在陕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录取分为45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为69969名;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二、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019-2022年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专业名称 年份 录取省份 科目 选科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校本部) 2021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524 2833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0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529 29902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天津 理科 - 458 2371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语种:不限)(口试:否)(校本部) 2022 天津 综合 物 或 化 或 生 537 2735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508 36213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502 8445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江苏 历史 历史+不限 512 2991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江苏 物理 物理+不限 497 11057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 2021 安徽 理科 - 473 104033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 2020 安徽 理科 - 500 96638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安徽 理科 - 472 10273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 2022 安徽 理科 - 465 127606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0 福建 理科 - 473 55672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福建 理科 - 452 54935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 2021 河南 理科 - 503 13851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办学地点校本部) 2020 河南 理科 - 528 133199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河南 理科 - 481 13616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4440元/年;办学地点校本部) 2022 河南 理科 - 489 154495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工类,4年,4440元/年) 2021 广西 理科 - 454 62484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工类,4年,4440元/年) 2020 广西 理科 - 409 90516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广西 理科 - 438 72125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理工类,4年,4440元/年) 2022 广西 理科 - 457 5746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重庆 历史 历史+不限 536 14464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重庆 物理 物理+不限 522 49394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0 重庆 理科 - 474 54804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重庆 理科 - 501 52296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重庆 物理 物理+不限 518 33882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重庆 历史 历史+不限 503 12844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四川 理科 - 493 112208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0 四川 理科 - 500 11075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四川 理科 - 520 10521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四川 理科 - 495 10469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语种:不限) 2021 贵州 理科 - 433 65530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院路2号)(语种不限) 2020 贵州 理科 - 448 67485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贵州 理科 - 433 68777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体院路2号)(语种:不限) 2022 贵州 理科 - 429 65576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云南 理科 - 502 48548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0 云南 理科 - 503 51309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19 云南 理科 - 494 53386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云南 理科 - 500 48672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1 陕西 理科 - 430 68611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校本部) 2020 陕西 理科 - 435 73809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教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体院路2号校本部) 2019 陕西 理科 - 459 69969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2022 陕西 理科 - 434 71413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年山东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2023年安徽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2023年福建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2023年云南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2023成都体育学院重点特色专业汇总表(国家特色+地方特色)
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2023年湖北考多少分能上成都体育学院 附2020-2022录取分数线
成都体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经济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成都体育学院中医学专业最低分数线(排名+怎么样)

三、成都体育学院介绍

成都体育学院为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六所体育院校之一,现为四川省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院校,是国内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体育院校。学校本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毗邻闻名中外的历史名胜武侯祠。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93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1300余人。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秉承“行健不息 积健为雄”的校训,坚持“办学传统塑风格,改革创新聚活力,多元服务拓影响,内涵发展上台阶”的思路,淬炼形成了“以体为本,体医渗透、体文结合”的鲜明办学特色。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42年的四川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建校初期,开创者始终坚守“国民体格之强弱,关系国家民族之盛衰存亡至深且巨”的信念,为成体播种下“刚毅坚卓、发愤图强”的精神基因。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后,学校更名为成都体育专科学校;1953年全建制转为西南体育学院,进入新中国重点建设的六大体育院校行列;1956年更为现名;1957年学校开始体育教育本科教育;1958年在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关怀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家体育医院;1960年创建了运动保健系;1962年,学校成立了国内专门从事体育史研究的机构——体育史研究室,开启了体育史研究,很快形成优势。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中医骨伤科学和武术两门优势特色学科被贺龙元帅誉为成都体育学院“两枝花”。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倡导“勤学苦练、又红又专”的学风,强化“一专多能”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开展了体育新学科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编撰出版了《现代体育科学丛书》,至今仍有广泛影响。进入新世纪,学校抢抓高等教育扩招机遇,顺应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学科布局,实现了从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的跨越。师资队伍发展态势良好。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杰出师资,如著名武术家、原中国武术协会主席、中医骨伤郑氏学派的创始人郑怀贤教授,著名体育史专家、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周西宽教授等。学校现有各类在岗教职工12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600余人,高级职称近280人。共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体育总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人选”等各类专家112人次;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9人;国际和国家级裁判146人、国际健将与运动健将64人;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20余人。学科专业布局合理。学校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附属体育医院为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

  • 相关文章